第587章 陈源的作文被改分(2 / 2)
气势看得出来。
简短的举例之后就是……
西方的神话故事,是宣扬神明创造一切,渺小的人类,只能够仰望。
与神话进行对比?
好角度。
继续看。
而华夏的神话,无数的篇章,无不在握着拳头,铿锵有力的告诉着你:人类虽然渺小如尘埃,但也能够填平沧海……
看完这一段,张泽直接被燃起来了。
好啊!
拉动情绪的最好方法是什么?
这不就是饭圈那一套嘛——踩一捧一!
这样的对比很好,而且展开的也恰到好处。而不是通过两边举例,然后进行对比,如果是那样的话,就过于冗杂了。
而且,明显就是一个引子。
在通过华夏神话,说明了华夏人的精神内核后,就应该结合当今的一些成就,多写华夏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事情。
这就叫做,透过题目的表层,而去看内在的核心。
甚至可以说,出题人出这个题,就是想让考生往民族精神的内核去靠。
但这样做的学生,少之又少。
唯有这个学生,把这种东西,巧妙的表达出来了。
好啊好啊,细糠!
看着这篇文章,张泽的嘴角,一直都是挂着笑容的,一直到最后一句。
这一路走来的华夏人,都是故事的讲述者。而我们的好故事,还在生生不息……
好啊,有感觉了啊!
华夏人,就是故事的讲述者,我们用历史,来践行了夸父逐日(反抗困境),践行了愚公移山(改变命运),践行了精卫填海(蚍蜉撼树的群众史观)。
而讲了这么多好故事的华夏人们,并没有止步于此,必须要展望未来。所以,我们的好故事还在生生不息!
妙。
如果没有这最后一段,张泽只会给这篇小说55到56分。
最后的这一段,堪称画龙点睛,仅仅用一段话,就把立意格局又上了一个台阶。
重要的是过去吗?
过去很重要。
但未来,才是一切啊。
这个结构真的太好了。
在这么短的篇幅内,把想表达的全部都表达了,真不错啊。
五十八分是绝对值得的。
那就批改个58分……
正当他打算这样做的时候,他突然意识到,这是高考的阅卷。
压分有点压习惯了。
在自己学校的话,最高分就是58了。
但高考集中阅卷不同。
中低分跟学校的阅卷尺度是差不多的。
不过高分就要不同了,但凡是有58水准的,都要考虑一下,能不能六十分。
当然,无论58还是60,都得请示一下组长。
所以,他干脆的选择了摇人。
就这样,组长被像是网管一样的传呼了过来。
组长姓朱,叫朱辰龙。他过来后,便直接问道:“有高分试卷了?”
“嗯,拿捏不太准,我感觉58+是有的,就看能不能满分了。”张泽说。
“行,我看看。”
朱辰龙低下头,用手滚动着鼠标垫,开始看作文,并一边说道:“目前这个考场,就改出过一个满分,再就没遇到过太好的试卷了。”
“这个我觉得应该很好。”
朱辰龙继续的往下看,而看着看着,便频频点头。
首先,肯定是好作文的。
文字的功底也很不错。
继续往下看,看着看着,他认可的点头,变得轻了一些,像是思考的力度变轻了。
或者说,更加投入的思索了。
直到最后一段看完后,他才缓缓起身,接着评价道:“最后一段画龙点睛了,而且相当的不俗气。跟一般的总分总不同,首段和最后一段,都不是‘总’。”
这点的确说得非常准确。
高考作文的模板一般是总分总。
什么意思呢?
总共分成五段或者六段。
首段是解题,也就是说出一个观点,来切题。中间的部分,则是举例说明,加上抒发自己的议论。最后一段,就是升华主题,将立意拔高。
但你看看,这一篇作文他有总分总吗?
首段:你一定听过这样一个故事?
最后一段:我们的好故事,还在生生不息。
的确,硬要细究一下的话,最后一段也能算‘总’。
但阅卷老师,更倾向于换一种说法——起承转合。
它的结构,一点都不死板,完全不是大家都在写的新八股文。
“另外一个老师,过来一下。”朱辰龙将另外一个该到了这个作文的老师也叫了过来。
“怎么看?”
“高分,58+,我觉得给58,59都没问题。”
“扣分的原因呢?”
“还能更好。”
他这样一说,朱辰龙认为的确如此。
有些部分,还是不够的精彩,举例的一些地方,有点点一般了。
过于常见。
“但是。”
抱着手想了想后,朱辰龙说道:“高考满分作文,比发表的散文和议论文差一些是必然的,一个是经过作者编辑团队精细打磨的,而另外一个是考生在短短一个小时之内写出来的论作。”
就好比苏轼比较著名的文章,都是他在入仕以后发表的,而不是他科举考试写的文章。
科举也是会考察‘赋诗’这一项基本功的,但几乎没有人能够把科举的作品写得流传千古。
评判考试作文的要求,不能够过于苛责。
“这样吧,同意满分的举手。”
于是,组长便在三个人里面,展开了讨论之后的最终环节,决定打分。
张泽举起了手,过了一会儿,组长也举起手,另外一位觉得值得58+的老师,也缓缓举手。
就这样,满分作文出现了。
-----------------
推荐一本我好兄弟的小说,写得非常有感觉,是我想过要写的题材——将王女扶上位,替她扫平一切障碍,给她带来所有温柔和关怀后,然后死在她面前的故事。
链接在作者的话: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