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回(上)(1 / 2)

加入书签

元铭沉着脸喝道:“大胆!惊扰总督府车驾,你可知罪!”

那女孩儿抬头,见说话的是个一身锦绣,年纪比她还小的小公子,小公子身后跟着个比他年纪更小的女孩儿。但看周围这些披甲佩刀的侍卫都很尊敬的模样,料想是总督府的公子和千金了。便心一横,正要将袖管扯上去露出伤痕,外面就有个人嚷嚷着过来了。

“恕罪、恕罪!”来人是个见人三分笑的白胖妇人,生得也算和眉善目,只是一双三白眼,总有些奸滑刻毒之意:“我这女孩儿磕着脑子了,做事总有些不清不楚,求夫人恩典,别给这孩子吃板子。”

“她骗人!”女孩儿尖叫起来:“我不是她女儿!她是个拐子!”

妇人倒是镇定得很:“这孩子脑子不清楚,连妈都不认了。”说着还用帕子揩了揩眼角,一副神伤模样。

元铭可不管这些,也根本不关心这些。他想要知道什么,自有手下人替他撕扯明白,没必要在这里听这对“母女”对峙。

“来人,这两人惊扰母亲车驾,都给我带走,分开在柴房里锁了。”

“是,属下遵命。”

妇人慌了:“小公子明鉴、小公子明鉴呐……”

还没喊两声就被侍卫反剪了手,用那帕子塞了满嘴,押在车队后面去了。女孩儿倒是乖觉,不用侍卫来押,自己就走了过去。

贾敏不禁咋舌,皇长子在自己家里住了这些时日,眼看着他同女儿作寻常兄妹相处,恍惚间她竟是差点忘了他还是皇长子了。但刚刚听他说话的那份果决和威仪,该说不愧是天家的孩子吗?

元铭左右看了看,见街边有卖糕点的铺子,便道:“母亲,妹妹方才被马车惊了,我带她去买些糕点。”

贾敏允了,车队就停在原地等两个孩子买完东西回来。

元铭牵着还在一哽一哽地打着嗝的黛玉进了糕点铺。

“掌柜的,你们店里都有些什么卖的?”元铭问。

糕点铺掌柜已经知道这是总督府家的公子千金,忙不迭回道:“回公子的话,小店有时令的重阳糕,菱实糕,藕粉糕,桂花糕,龙眼糕,山药枣泥糕,山药乌梅糕,还有各色饴糖瓜果,茯苓糕,八珍糕,蔷薇糕,海棠酥,桃花酥……”

元铭不耐烦听这些:“一样包一份,送到槐花巷子进去第三颗大皂角树的宅子里。糖桃花现在给我一份。”

店里的伙计手脚麻利地用油纸包了一份糖桃花,由跟在他们左右的侍卫奉给元铭,元铭再给黛玉。

“来,吃糖。没什么好怕的,等回府了,哥哥给你出气。”

黛玉接过纸包,却没吃,她怕噎着。

“怎么不吃啊?”元铭纳罕:“是不爱吃这个了吗?”

黛玉摇摇头,一句简短的话分成三段才出口:“我、我怕、噎着。”

回府的路上,那嗝就没停过,把黛玉难受得直哭,又毫无办法。

元铭更恼那对“母女”了。

等回了林府,元铭的手下人早把妇人的底细查了个底儿掉。原来这妇人确是个拐子,还是惯犯。常用的手段就是哄落单小孩子吃下过药的糖点心,尔后把孩子抱走。十数年间不知令多少人家骨肉分离。

元铭听到说用下过药的糖点心拐孩子的时候,整个人都不好了。他恨声道:“传令下去,给那妇人上三十大板!”

女孩儿那边说拐子处还有十几个孩子,都是被拐来的,其中还有个富商家的孩子,极聪明伶俐,她能跑出来全赖那孩子筹划。且那拐子还有个同伙,若遇上有较真的人,两人便假扮夫妻,一唱一和。昨儿那同伙灌多了黄汤,所以今天才只有那拐子一人出来寻人。

元铭略想了一想,着人给林如海捎了封简信,命他派人将拐子安置处悄悄围了,免得拐子的同伙听到风声逃跑。

不多时,一个在总督府当差的吏员领着十几个孩子到了林府,大的才七八岁,小的有一两岁。说是林总督让夫人暂且安置下这些孩子,他已经审问出了孩子被拐的大概地方,只待这些孩子的父母上门领人就是。而一个月之内都没人认领的孩子就充入府中做丫鬟小厮,好歹有口饭吃。

贾敏自己是生养了两个孩子的,一想到自己的孩子若也被拐走,从此骨肉分离,天各一方,她就觉得浑身发抖,脊背发寒。

元铭本以为这事就这么过去了,谁知黛玉晚上夜惊,把贾敏一干人吓得够呛。大晚上的灯火通明,沸反盈天。元铭隔着小半个庭院听得清清楚楚。心下暗恨,吩咐人让那两个拐子在牢里吃些苦头。

《大庆律》载:凡略卖童子妇女,无论身份、是否易成,皆凌迟处死,财产断付死者之家。妻、子及同居家口虽不知情,并流三千里安置。为从者仗一百,斩。以左道诱童子妇女,绞立决。为从者流一世。以童子妇女略卖至烟花柳巷,斩立决。为从者充做兵奴,妻女为官女支。

可以预见,等待着拐子的是何等大快人心的结局。

小孩子夜惊是不能叫醒的,会走失魂魄。大夫来看了也只是说等患儿醒了,喝半剂安神汤药。林如海和贾敏只能抱着手指青紫,不时手脚抽搐的黛玉轻声哄着,一遍又一遍地唤她的名字。但黛玉的情况没有丝毫好转,到了后半夜还发起热来,怎么也降不下去。一直折腾了三日才见好。

却说黛玉那日在马车上惊着了,竟不慎走失了一魂一魄。那一魂一魄飘飘渺渺的在天地间游荡,不知到了何处。恰瞧见一颗老松树下立着一块巨石,其上密密麻麻篆满小字。黛玉识字不多,瞧了半天也没瞧出个所以然来。正待离去时,却不定瞧见了自己的名字。心下纳罕:怎么这石头上还篆着自己的名字?黛玉顺着找了几行,又看见了父亲的名字。不由心下大奇,大抵是孩子都有的一种天真稚气在作怪,黛玉兴冲冲地靠过去,想要记下字形,好回去写出来给众人看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